今天是:

为信用充值就是为振兴开路

来源 :嘉兴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1-09

到银行贷款,抵押的不是房产也不是财物,而是“诚信”!近期,桐乡创新运用“三治融合”经验,推出“无面签、无担保、纯线上”的“三治信农贷”产品,农户无需抵押物,无需担保,只要在村“三治融合”道德评判团的信用评议中得到高分,就能快速、便捷获得银行贷款。截至目前,这一信贷产品已授信9354户,金额16.9亿元。

“存入”的是道德,“取出”的是贷款,这种以道德信贷为核心的惠农举措,既给了诚实守信的农民们“面子”,又帮助他们贷到了“票子”,最终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值得推广。

人无信不立,乡村振兴更离不开“信”。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才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才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村才能发展。但是,产业发展通常需要较多资金支持,而农户又往往因为信用界定难、担保抵押难等原因,不得不面对贷款无门的窘境。贷款难、担保难制约了农户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跨过去的槛。

“三治信农贷”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三治融合”从社会治理层面推广到了金融信贷领域:在贷款资格审定上,依托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两会三团”,通过“道德评判团”对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行为进行评判,通过“百姓服务团”走访获取信息确定授信额度,通过“百姓议事会”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公议授信,一次核定,3年有效,最高可贷30万元。这既解决了农民贷款“信用度界定”的操作难题,也打消了银行不敢贷款给农户的种种疑虑。

诚信可以抵押,道德能够增“值”,当这些平常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资产,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树立的是“讲道德守诚信,好人必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营造的是“见贤思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可以想见,当“信用至上,德者有‘得’”成为广大农户的共识,当“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农村信用环境的标签,资金就会不请自来,乡村振兴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今年是嘉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这是我们在新起点上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离不开高质量的信用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全市各地都应该行动起来,在桐乡试点的基础上,把“三治融合”与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多探索一些为农民信用充值、为乡村振兴开路的好办法。


文章关键字: 贷款 银行 近期 面签 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