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信易+ >> 信易游 >> 新闻详情

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信用监管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5-09-12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信易+
分享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信用监管如何突破传统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信用提升三年行动号召,以“一库、一档、一码、一图”为主线,深度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优化了城市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形成了主体自律、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的信用监管社会共治新格局。
  数据是信用监管工作的基石。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以标准化、区块链等技术打通了原有分散于不同系统的数据壁垒,建立起超过1亿条信息的信用资源库,真正实现了信用信息“颗粒归仓”。

  以往,信息分散、碎片化如同一座座“孤岛”。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制定并动态更新信用行为清单、信用措施清单及涉企信用信息归集目录清单,明确“谁产生、谁归集”的责任机制,夯实信用信息标准化基础,实现市场监管各条线信息“应归尽归”。与此同时,该局依托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协同监管门户和青岛市大数据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与48个政府部门及驻青单位建立数据共享合作,并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涉企信用信息资源库”,实现了信息高效协同、全库共享,各类监管信息入仓“时差”缩短到一天以内,数据准确率始终保持高位稳定。此外,该局依托市场监管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和智慧市场监管App,能够在多场景中实时回传数据,持续反哺和更新数据库,推动实现监管平台一体化、监管行为数字化和政企互动网络化。

  “目前,我局运用数据治理技术平台,规范构建了9个数据仓,下辖24个信息单元,共116个主题数据库,累计归集监管信息1.13亿条、互联网信息1440万余条、投诉举报信息160万余条,有效涉企信用信息总量近1.13亿条,形成了‘以应用促更新、以数据强应用’的良性发展格局。”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积累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之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推动信用监管从“建体系”向“用实效”迈进,逐步构建了一套全面覆盖经营主体“准入—存续—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电子信用档案体系,真正让信用数据“活起来、用起来、管起来”。

  “我们正努力把沉睡的‘休眠数据’变成鲜活的‘企业画像’。”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信用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说道。电子信用档案体系从许可、经营、风险、监管和荣誉5个维度,为每一家企业构建起全景式信用档案,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清晰呈现信用状况,极大方便了基层监管人员快速掌握企业全貌。据了解,电子信用档案体系不仅支持信用报告立查立取,还可通过互联网数据比对主动识别风险,实时推送给监管者和消费者,完成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跨越。

  如何让这些高质量的信用信息“走出系统、走进场景”,真正被经营主体和广大消费者用起来?2024年,“青岛市场监管放心码”(以下简称“‘放心码’”)应运而生,将沉淀的信用数据转化为一目了然的扫码信息,实现了从“数据建仓”向“场景赋能”的跨越。

  “放心码”按照“一户一码”原则,为每家餐饮商户生成专属标识,并围绕“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展示什么”持续优化内容,最终形成“3+3+3+N”公示标准——3种经营状态(绿、黄、红)、3类信息(良好、警示、基本)、3项功能(商家承诺、直通老板、我要投诉),以及N类特色信息。消费者扫码即可全面了解商户信用状况,一举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了“一码聚信、一码通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目前,青岛市已在重点餐饮区域全面铺开“放心码”,覆盖3.63万家餐饮单位。“最高的一户被扫了1027次,说明老百姓真的在用、真的关心。”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值得一提的是,“直通老板”功能累计接通经营者电话近3万次,大量消费纠纷得以就地化解,维权效率大幅提升。

  该系统还延伸至线上外卖治理,通过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数据双向校验,识别并下架数百家异常网店,彻底杜绝“幽灵外卖”。此后,“放心码”将进一步拓展至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旅游服务单位,推动“放心消费”从餐饮走向多元场景。

  信用数据的价值不止于“一码可见”,更在于“一图可管”。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按照“1+2”架构(1套数据底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2套信息展示:内网辅助决策、外网信息公示),构建“全市经营主体信用地图”,将分散的信用信息转化为可视、可感、可用的空间导航工具,真正让信用数据“活”在了监管一线和消费现场。

  “现在只要打开信用地图,每家企业的信用状况一目了然,投诉热点、风险分布全都实时可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目前,青岛市已有413家高风险餐饮单位被纳入重点监管名单,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隐患的排查效率。

  在基层,“全市经营主体信用地图”同样带来了市场监管方式的革新。崂山区金家岭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表示:“过去跑断腿也难全面掌握片区风险,现在通过地图能快速锁定异常经营、失信集中的业户,效率大大提高,我们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帮扶和服务上。”

  与此同时,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互联网+信用”的应用外延,与百度、高德等地图平台合作,上线“放心消费”专区。“我们现在不仅在政府端用好信用数据,也努力让消费者‘一图在手、放心消费’。”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目前,互联网地图上已标注269家“放心消费餐饮店”和277个“放心消费摊点”,公众可随时查询信用状况、自主选择消费场所,真正实现了“为守信者引流、对失信者警示”的信用约束机制。

  青岛市正在用数据与信用,书写一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样本。据悉,青岛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信用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放心码”与更多平台对接,探索信用助企融资新模式,让“信用青岛”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为全国市场监管贡献“青岛经验”。

信用中国 | 2025-09-12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