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行“信用看得见”行动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获悉,广西以深化信用提升为核心,推行“信用看得见”行动,将信用监管深度贯穿市场监管全领域,目前已为全区455万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筑牢屏障,持续优化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广西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加强信用牵引推动“信用看得见”工作实施方案》,从信用激励、惩戒、AI应用等10个维度发力,联合筹建广西信用建设促进会,推动机构、标识、分类、评价标准化,让数据系统中的信用信息具象化,实现可感、可及、可用。同时,配套出台《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4—2026)实施方案》等10余项制度文件,构建“信用信息公示—失信联合惩戒”全链条体系,为信用监管落地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在数据整合层面,广西已建成智慧市场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汇聚32个自建系统及市场监管总局回流数据超3亿条,构建3858张数据库表、9.2万项数据指标,累计存储数据29.8亿条,形成覆盖全面的数据资源池,为信用监管提供“数据大脑”。在内部协作上,广西市场监管局推进“专业领域+信用监管”融合,形成“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风险分类、商标代理评价等全方位监管格局;在外部联动中,主动对接住建、文旅等部门,联合商业银行打造个体私营企业主题银行,目前已累计为6.29万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35.5亿元,实现“信用变现”。
为了让信用监管工具好用管用,广西市场监管局编制了《信用监管工具使用指南》,梳理公示类、监管类、服务类三大类12小类工具的功能与流程,帮助监管人员快速掌握。在具体场景中,在农贸市场推行“红黄牌”“哭笑脸”信用标识,直观展示经营主体诚信状况;3674家学校食堂实施信用记分管理,要求食品安全负责人亮身份、亮信用、亮承诺;在重要工业产品领域试点违法失信记分制度,商标代理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并公示结果。此外,广西还持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已公示企业超1.3万家,并建立违法失信行业通报制度,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
在信用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广西推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信用修复“三书同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函》和《行政合规守信建议书》)机制与信用修复“线上+线下”双向受理模式,累计修复经营主体信用信息71.43万条。在监管方式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减少95%涉企检查;精准实施差异化监督检查,对高风险企业监管问题发现率达54.81%,处置率达100%。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