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本市工作动态 >> 新闻详情

稳固民生之本 筑牢民生底线 “十四五”期间我市人社工作写好民生大课题

发布时间:2025-11-14 | 来源:天津政府网 | 专栏:工作动态
分享到:

市政府新闻办11月12日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专场。从会上获悉,5年来,我市聚焦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夯实社会保障之基、激活人才发展之源,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力稳岗扩岗提质,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聚焦岗位供给,落实惠企稳岗补贴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55.5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1.13亿元。聚焦重点群体,针对高校毕业生,每年组织超过2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对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包保,每年帮扶就业率达到90%以上;针对农民工群体,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年均帮扶15万名以上脱贫人口在津稳岗就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累计帮扶14.6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聚焦创业带动,积极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创业带动就业新路径,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平台34家,发放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78.7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7亿元。聚焦就业公共服务,建设、运营就业驿站130家。“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预计超过1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目标以内。

持续深化社保改革是稳固民生底线的重要保障。我市贯彻落实国家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决定、稳步推进各项配套文件,高效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启动了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试点,将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7.03万人、429.17万人、411.14万人,较“十三五”期末分别增长116.48万人、23.54万人、62.02万人;社保待遇不断提升,人均月基本养老金年平均增幅超3%,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标准从1490元提高到1710元,工伤保险月人均伤残津贴由4046元提高到4788元。

人才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能。我市发布实施了《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规定》,迭代升级“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持续擦亮“海河工匠”品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52.08万人,平均年龄31.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占比超26%。新设立70家博士后工作平台,累计达698家,建成14家国家和市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85.8万人次,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全市在职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75万人,技能人才达到2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95万人。

另外,我市持续促进居民增加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三五”期末的2050元提升至2510元,增幅达22.4%。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持续聚焦民生保障、人才引育、协同发展,接续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表示,“例如,将继续建设一批基层就业驿站;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引才举措,新布局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等。”

天津政府网 | 2025-11-14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