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湖北以“信息”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题眼,推动涉农信息由单一来源向多方归集转变、信用评价由线下组织向线上快评转变、信贷创新由依赖担保向多重增信转变,探索涉农信息向数字信用、数字信贷转化的路径,服务乡村振兴。
“政府+市场” 涉农信息共享“总有活水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怎样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涉农信用信息的支持日益重要。在春茶加工季急需扩大产能时,恩施州利川市毛坝乡的九龙茶业公司因缺乏足额抵质押品面临融资瓶颈。针对其资金需求,汉口银行恩施分行经企业授权后,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其近36个月的资金往来,借助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验证其茶叶订单等商流信息,经全省“两农直通车”平台获取其农业奖补信息。多平台信息交叉印证了九龙茶业纳税良好、收入持续增长、具备生产实力且供应链合作稳定的综合信用画像,满足了新增授信的审批条件。汉口银行迅速为其发放100万元贷款,有效解决了春茶加工的资金难题。
过去,金融机构获取的涉农信用信息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有贷农企农户的借贷信息为主,以走村入户采集信息为补充,从政务、商业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较少。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已支持湖北20家银行一键查询企业收支信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归集农户基本情况、生产、财务、诚信及农村资产数据,支持湖北省征信公司生成信用报告、信用分。还有多家农业核心企业对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批量共享和确认供应链信息。多方数据动态反映农村生产经营情况,为金融机构完善农户农企信用画像、有针对性地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支撑。
“线上+线下” 农村信用评定“驶入快车道”
“你看这烟叶长得多好,我是村里的十星‘信用户’,农商银行什么抵押品都不要就向我发放10万元贷款。”十堰市竹山县深河乡种植大户老黄说。
诚信折射“乡风文明”风貌,也是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重要授信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持续推进覆盖农户、村、乡镇的信用评定工作。明确评价指引和流程,联合涉农金融机构组织各地整村建档评级。2024年度全省评定信用乡镇997家、信用村1.86万个、信用户211万户,评价结果“反哺”于融资,兑现守信激励。竹山农商银行根据“信用户”评分创新“十星惠农贷”,以星级定额度、定利率,手续简、放款快。
2025年,湖北省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评定线上化。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牵头围绕农户生产经营潜力,及农村经营组织的经营类、权益类等资产情况,分别构建“农民个人信用价值评价体系”“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评价体系”,建设专项运行平台,申请贷款时几分钟内就可以“跑出”信用评分,极大缩短了评价周期、提升了评价质效。
“数据+奖补” 涉农贷款发放“能贷又敢贷”
某企业中标蕲春县刘河镇河道清障项目,急需大额资金启动项目。为满足这一需求,蕲春农商银行经湖北政采贷平台2天内发放信用贷款500万元。
湖北财政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建平台,一网共享省市县三级政府采购数据,有效促进线上政采贷向县乡推广,加强乡村建设的资金保障。依靠财金联动,湖北在常规的担保增信机制外,还引导金融机构依托会计、奖补数据增信,创新推出惠及“三农”的数字信贷产品。2025年,湖北进一步整合数据与财政增信合力,推出农民个人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模式,让农民自身信用、农村资产信用从“线上能评”到“线上能贷”。省市财政共设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符合条件的两农信用价值贷款分担风险,切实增强金融机构“敢贷”信心。
沿着信息共享、评价、应用变革的主线,湖北有效推动涉农信息向涉农信贷高效转化。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49亿元,增幅达8.21%。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