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诚信建设万里行 >> 凡人善举树典型 >> 新闻详情

山东淄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助企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2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诚信建设万里行
分享到:

        告别“坐等上门”办公模式,主动走进厂房车间,将服务送到企业门口。日前,山东淄博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成功协助企业处理一起商业秘密被侵犯案例,成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行动的生动实践。如今,这场服务变革的成效正逐步显现。

  企业创新活力奔涌之处,必是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迫切之地。在前期走访中,淄博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发现,辖区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薄弱、措施碎片化等共性问题。为此,前瞻性布局“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综合保护体系,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为双引擎,组建由知识产权、监管服务、执法骨干构成的“护密智库”,为精准服务企业筑牢根基。

  一次突发事件成为检验服务成色的试金石。

  不久前,山东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遭遇重大危机:离职员工擅自外传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图纸,还以他人名义申请专利后又撤回,直接导致企业两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面临授权失效风险。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创新成果被侵害,丧失专利保护的设备将被竞争对手抄袭仿制,企业未来的设备销售将受到严重影响,潜在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接到企业求助后,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第一时间与企业建立深度对接机制,通过专题研讨、行刑协同、实地勘察、异地协查,精准锁定侵权关键环节。面对涉案专利与商业秘密核心密点是否实质相同、技术比对复杂、当事人拒不配合等多重阻碍,执法人员创新运用“三步工作法”:先以远程沟通化解对立情绪,促使当事人从上海赴淄配合调查;再当面解读行刑衔接政策,以行政处罚与刑事打击的双重威慑,让当事人认清违法严重性;最后邀请企业专利工程师现场质证,还原事实,辅以行政调解,引导其主动认错悔过、接受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为挽救企业濒临失效的专利申请,执法人员通过多轮审查、交叉分析、专业研判及法律认定,以翔实证据链与严谨法理分析,证实企业专利申请符合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法定条件。此外,主动搭建沟通桥梁,多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深入对接,全面还原事件全貌。最终,企业涉及核心技术的两项发明专利分别于今年4月、6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成功拿到专利证书。

  今年7月,该起案件得到了行政处罚执行到位、发明专利顺利获证、企业专利成果成功转化的圆满结果。目前,授权专利技术用于企业的手套全自动分拣整理折叠机,研发成功后已签署7台销售订单,实现销售收入336万元,企业有望在短期内取得大量利润。

  当下,这样的服务实践正化作激活企业创新动能的“助推器”,成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加速器”。

信用中国 | 2025-08-22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