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已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 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10月2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天津已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政企协同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十四五”期间,天津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进展?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涛介绍说,“十四五”时期,我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两次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让民营企业在津发展安心、办事舒心、成长顺心、经营暖心。
根据统计,与“十三五”末相比较,到2024年底,我市民营经营主体数量从135.7万户增长到177.2万户,民营企业数量从60万户增长到75.7万户,民营企业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由43.5%提高到47.2%。
据了解,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筑牢政策保障根基。围绕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市场准入、促进创新等问题,先后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措施和《天津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为推动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目前本市正在加紧制定《天津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争取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条例,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筑牢法治屏障。
二是畅通服务企业渠道。创建“1+2+N”模式(即建立1个机制、用好2个平台、打造N项活动)做好企业服务。通过建立“企业面对面”服务机制,以“谈感受、提建议、谋思路、解难题”为主线,每月召开一次不同主题民企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用好我市政企互通信息化平台和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收集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共解决企业问题3356个;聚焦融资难、拖欠账款、人才用工等民企关切,策划开展了“走进津商 服务民企”“金融走进民营经济”“推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座谈”“民营企业专场招聘”“国企央企民企握手对接”“津彩传承青创领航—青年企业家主题交流”等N项活动,解读宣贯政策,开展对接服务,推动产业合作。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办好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遇天津·见未来”民企沙龙,为民营经济发展释放更多合作机遇。
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和要素赋能。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招投标领域制度,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实施《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发挥信用体系对民营企业赋能作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超1.2万条行政处罚信用实现修复。
请进行滑动验证
x